-
3月3日,第26个全国“爱耳日”如约而至,以“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”为主题,呼吁全社会关注听力健康,倡导科学护耳理念。值此契机,一场以听障儿童为核心的爱耳日活动在淮安区康教幼儿园展开,通过知识科普、艺术疗愈与文化浸润,为无声世界架起一座通往有声未来的桥梁。
科普赋能:解码听力健康密码
2月24日,活动序幕拉开,一场面向听障儿童家庭的听力知识讲座率先登场。专业听力师以通俗语言解析耳部构造与听力保护常识,并展示助听设备、人工耳蜗等前沿技术。家长们凝神聆听,从“耳聋部位诊断”到日常沟通技巧,科学的指导让他们重燃信心:“原来我们可以用这么多方式支持孩子成长!”这场讲座不仅传递知识,更成为家庭与专业支持体系对接的纽带。
艺术疗愈:指尖绘出“声音”之美
在“声音的艺术”工坊中,孩子们用画笔诠释对“爱耳”的理解。特教老师引导他们以手抄报为媒介,将抽象的“声音”化为斑斓色彩与童趣图案。一幅幅稚嫩却充满想象力的作品,是孩子们对世界的无声告白。创作过程中,他们以触觉感知纸张的纹理,以视觉捕捉色彩的跃动,用另一种方式“聆听”生活的美好,悄然提升动手能力与创造力。
文化寻根:触摸历史的脉搏
2月28日,孩子们走进漕运博物馆,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在老师的手语讲解与实物触摸中,古老的漕船模型、斑驳的河道图谱变得鲜活。孩子们用手势兴奋比划,用不熟练的词汇复述历史片段,尽管语言受限,但文化传承的种子已悄然播撒。这场行走的课堂证明:无声世界与千年文明之间,自有心意相通的路径。
手语传情:以爱叩响心门
活动高潮定格于教师手语祝福环节。为准确传递心意,老师们反复练习每个手势,最终以流畅的手语向孩子们送上寄语。当孩子们睁大双眼,以灿烂笑容和热烈掌声回应时,无需言语,爱与理解已跨越障碍直抵心灵。这一幕,成为“无碍沟通”最生动的注脚。
此次“爱耳日”活动不仅为听障儿童家庭点亮希望之光,更向社会传递明确信号——构建包容性社会,需从科学认知、文化赋能与情感联结等多维度发力。当知识普及与人文关怀交织,当技术创新与心灵共鸣同行,我们终将见证:每个生命都能在无障碍的土壤中,绽放独特光彩。
通讯员 刘慧
融媒体编辑 寒冰
举报
